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中國思想史下
History of Chinese Thought (2) 
開課學期
109-2 
授課對象
中國文學系  
授課教師
徐聖心 
課號
CHIN3004 
課程識別碼
101 41202 
班次
02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全年 
必/選修
必帶 
上課時間
星期三2,3,4(9:10~12:10) 
上課地點
普303 
備註
限本系所學生(含輔系、雙修生) 且 限學號單號 且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
總人數上限:5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92CHIN3004_02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內容三大領域:儒道釋三教的義理型態、分流與融攝。
兩大主軸:生命實相與文化精神。

 

課程目標
1.學子由此可以略知文化史中的思想演進。
2.欲達1.,需先知曉何謂思想。
3.其次應知與思想相關的重要人物、事件、相關文獻,及其間種種的互文關係,以及各式「歷史」的建構性質。
4.應將此科學習,全數收攝至個人生命中一一體驗、印證,並融鑄出自己的思想理路。 
課程要求
1.就生命實相言,思想史的研習不宜沒頂於文獻、沈溺於名相,而需是常惺惺地伊始即有生命的實感、切感、痛感、愉悅感。若不明白學不厭教不倦、老安友信少懷、吾與點也;不明白既有大鵬之南徙又寧曳尾於塗中;不明白喬達摩太子出四門時,何以生大憂愁,而至屏眾獨坐深入禪定…等;則一切思想史的研習都是枉然。

2.除上述之實感之外,另一要項即是對文化學�史觀點的掌握。這點入門最難,而唐君毅說論文化最難在論者所持的中心觀念,失之毫釐謬以千里,亦自此立論。若不甘於僅僅作為古人言論的儲積庫,則於始初起點,便應志向正大,目光敻絕。比如什麼是儒學精神?什麼是道家精義?什麼是佛教義理與體證?我們是否一定需要描繪遙遠不可及的理想國度而後才成其為儒學?還是儒學只是切近於日常而活生生的氣概與人格?佛教多是灰心喪志者的避難所,抑或丈夫豪傑之歸依處?…

3.其次,判教之重要與艱難。整部思想史主要在三教之型態史、交流史、融攝史。就像我們說儒墨有何不同:儒言仁,墨言兼愛,…但這些究竟於何處不同?若於此等處不能明白洞見,則光記誦個零星話頭作甚?在儒墨之辨中,我們能否在兼愛與仁、非樂節用與禮樂之異中,真正見出其心態與根源之異?更由此異而見出即使同一文化體系,即能分出不同的文明樣態?由此總持其間各異之精神,而後方能自辨其異。

因此,這些各別的東西,都是初步材料。最後還得明白「總關係中的位置」,這是讀史、文化觀點的結穴所在了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第一週
《荀子》、《韓非子》
第二週
《禮記•大學》
第三週
《禮記•中庸》
第四週
《易傳》
第五週
《春秋繁露》
《史記》
第六週
《王弼集》
第七週
 郭象《莊子注》
第八週
嵇康:〈聲無哀樂論〉;〈釋私論〉
阮籍:〈達莊論〉;〈大人論〉;〈樂論〉
第十週
第十一週
《肇論》
第十二週
《教觀綱宗》
第十三週
《賢首五教儀》
第十四週
《六祖壇經》
第十五週
《近思錄》、《朱子語類》
第十六週
 《象山全集》
《傳習錄》
第十七週
 方以智《東西均》
 王夫之《正蒙注》 
參考書目
第一週
牟宗三:《名家與荀子》
蔡錦昌:《拿捏分寸的思考:荀子與古代思想新論》
柯雄文:《倫理論辯:荀子道德認識論之硏究》
第二週
岑溢成:《大學義理疏解》
第三週
杜維明:《論儒學的宗教性:對《中庸》的現代詮釋》
第四週
牟宗三:《周易哲學講演錄》
范良光:《易傳道德的形上學》
第五週
錢穆:《秦漢史》;黃啟書論文
徐復觀:《兩漢思想史》;阮芝生論文。
第六週
林麗真:《魏晉清談主題之研究》
蔡振豐:《魏晉名士與玄學清談》
唐翼明:《魏晉清談》
第八週
簡良如:《文心雕龍研究──個體智術與人文圖象》
第十週
水野弘元:《印度的佛教》
中村元:《原始佛教》
郭良鋆:《佛陀與原始佛教》
平川彰:《印度佛教史》
第十一週
李潤生:《僧肇》、《中論析義》
錢穆:《中國思想史•二五∼二八》
第十二週
安藤俊雄:《天臺性具思想論》,《天臺思想史》,《天臺學──根本思想及其開展》
任博克:《善與惡:天臺佛教思想中的遍中整體論、交互主體性與價值吊詭》
第十三週
荒木見悟:《佛教與儒教》ch.1-2
第十四週
卡普樂:《禪門三柱》,《禪:西方的黎明》
鈴木大拙
忽滑谷快天:《中國禪學思想史》。
第十五週
唐君毅:《原教篇》
牟宗三:《心體與性體.綜論》
第十六週
錢穆:《陽明學述要》
張亨:《王陽明》
陳來:《有無之境》
彭國翔:《良知學的展開》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期末考 
45% 
 
2. 
期中考 
20% 
 
3. 
平時成績:報告 
35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  荀子(附法家):禮論大要;天人分途;性惡論要旨,善如何可能II?解蔽論心;正名論名。論心小結
 
第2週
  大學:三綱領;八條目;格物;慎獨 
第3週
  中庸:性、道、教;慎獨致中和與誠明 
第4週
  易經與易傳:易之原始:卜筮;同時性原理;陰陽乾坤,生生;窮理盡性至命 
第5週
  漢代1董仲舒:天人三策;性善論II;災異觀點。漢代2司馬遷:人文歷史的洞見 
第6週
  魏晉玄學1:王弼:得意忘言;易學性格;老學要義;聖人論。
 
第7週
  郭象:無待;獨化;自生;跡冥圓。 
第8週
  魏晉玄學2:嵇康:聲無哀樂;釋私。阮籍:達莊;大人;樂論
。附:魏晉的文學藝術及美學。
 
第9週
  期中考 
第10週
  印度佛學概論:佛陀故事;四聖諦;八正道
中觀空宗/瑜伽有宗(性宗/相宗)/如來藏(印順/太虛之異判)
 
第11週
  六家七宗;僧肇+道生:物不遷;不真空;般若無知。頓悟義;佛性義。
 
第12週
  中國佛學三宗1:天臺之判教:化法、化儀、圓教;一念三千之非縱非橫義。
性具善惡;止觀與法華三昧。
 
第13週
  中國佛學三宗2:華嚴之判教;十玄門;法界觀;六相圓融;海印三昧。
 
第14週
  中國佛學三宗3:北宗禪/南宗禪;慧能之突破;無念、無相、無住;定慧等持;一行三昧;明心見性;五宗。
 
第15週
  宋明理學概述I北宋五子:由禪至儒之轉變。萬物一體三系;三教問題。總結:文化精神之承繼與開新。 
第16週
  宋明理學概述II南宋至明初:象山與朱子;陽明及其後學。 
第17週
  晚明清初思想:方以智與王夫之 
第18週
  期末考